@房財經 胡海波
烏雞變鳳凰。此話放在建藝集團身上,再恰當不過。
一年之前,它還在泥菩薩過河。一年后的今天,盡管其業績仍舊拉胯,卻絲毫阻擋不住到處買買買的節奏。
翻天覆地的變化背后,是建藝集團找了一個好“婆家”。它從過去的草根,變成了擁有國資身份的建筑裝飾上市公司。
這樣的轉變,讓建藝集團在整個建飾行業,擁有了超凡能量。這從其今年以來的股票行情,便可一清二楚。
先看看它的同行,金螳螂市值年初至今跌去18.75%;全筑股份蒸發21.08%;廣田集團股價不僅跌去20.58%,還戴上了ST的帽子。
同樣都是受恒大等暴雷,受傷嚴重的上游企業,建藝集團年初至今的股票,卻累計漲幅21.33%;5月份,漲幅一度超過年初的120%。
寒冬下,建藝集團成了僅有的幾個,股票年內還在整體上漲的建飾公司。
這樣的突出表現,跟它的業績關聯不大,更多是站在它背后的大股東,換成了正方集團——一家珠海市香洲區國資委占股90.7%,廣東省財政廳占股9.3%的國資企業。
難產的回復函
關于建藝集團最近的大事兒,是它要收購一家名為建星建造的建筑商。
今年6月10日,建藝集團披露了關于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提示性公告,擬采用現金方式,收購建星控股、蔡光、王愛志、萬杰所持的建星建造80%股份。
本次交易完成后,建星建造將成為建藝集團的控股子公司。
9月9日,建藝集團再發公告稱,上述交易草案已經形成,雙方交易的內容不變,確定了交易金額為7.2億元。
按照建藝集團今年的開掛節奏,這本不是什么特別的事情,但這筆交易卻引起了深交所的關注,發起了問詢函。
9月21日,深交所就此次重大重組,向建藝集團進行了重組問詢函,要求一周之內,將有關說明材料報送深交所上市公司管理一部,并對外披露。
9月27日,建藝集團發布了延期回復公告,稱因涉及內容較多,部分問題仍需進一步補充和完善。為保證回復內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,特向深交所申請,延期至10月12日發布。
兩周之后,建藝集團稱重組問詢函中的一些內容,還需進一步完善。因此,再次申請延期至10月19日。
然后,到了10月18日,建藝集團又一次聲稱,因部分內容審核商討工作未結束,延期至10月25日。
就這樣,同樣的理由,同樣的動作,建藝集團一周推一周,但始終交出不回復函來。
最近的一次是11月9日,延期回復的理由依然是,一些問題的審核和商討工作,仍未完成。預計將在11月16日前進行回復。
終于,推遲6次后,11月15日,建藝集團回復了深交所近兩個月前發出的回復函。
深交所提出的17個問題,建藝集團263頁篇幅來回答,不僅涵蓋了此次收購的全部詳情,更涉及建藝集團當下的方方面面。
隨著這份難產的回復函提交,建藝集團稱,目前其尚未發現可能導致公司,董事會或者交易對方撤銷、中止本次重組方案,或者對本次重組方案作出實質性變更的相關事項,本次交易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。
業績不好并購來湊
打鐵還需自身硬。自己的腰板不硬,難免招來外界的種種質疑。
瀏覽建藝集團此次的回復函,深交所對此次交易最關鍵的質疑是,在建藝集團自身業績不好情況下,本身缺錢的建藝集團收購資金從哪里來;收購完成后,其負債率將進一步攀升,未來的償債能力是否有把握。
回復函內容顯示,截至6月30日,建藝集團的貨幣資金4.67億元,其中因抵押、質押或凍結等,使用有限的款項總額為1.57億元??蓜佑觅Y金規模僅為3.1億元。
而7.2億元的現金收購,建藝集團聲稱40%的款項為其自有資金,即2.88億元,剩余的則為銀行貸款,東莞銀行將為其提供不超過4.5億元的授信額度,期限7年,利率4%-5%。
盡管好的身份能讓建藝集團的融資暢通無阻,但總歸是借的錢,其負債比和償債壓力進一步攀升。
其半年報顯示,期末貨幣資金余額4.67億元,短期借款、應付票據、一年內到期流動負債等合計11.25億元,資產負債率為96.34%,凈資產為1.6億元。資金缺口十分明顯。
截至上半年末,建藝集團短期借款余額為9.96億元,長期借款余額為3200萬元。償債的主要方式是,通過借新還舊、續貸或自有資金償還貸款等。其中7.33億元的短期借款,將通過與相關銀行借新還舊或續貸方式,解決還款問題。
不難看出,建藝集團本身家底就不厚,卻依然要背負重債,進行收購。而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,并購建星建造,能迅速提升其財務指標。
過去的兩年,建藝集團的營業額分別為22.694億元、19.478億元,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2459.87萬元、9.817億元。
2021年較2020年虧損擴大9.571億元,同比達到驚人的3890.79%。主要原因則是對恒大、新力等客戶的應收款,及合同資產單項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所致。
而今年,表面看,經過三個季度的努力,建藝集團終于走出了連續虧損的泥潭。營收為13.64億元,同比下滑10.51%;歸母凈利潤2570.63萬元,同比增加4.66%;但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3042.73萬元,同比下滑229.22%。
反觀被收購的建星建造,其2020年的營收36.165億元,歸母凈利潤8537.15萬元;2021年營收33.757億元,凈利潤8497.99萬元;2022年一季度,營收5.15億元,凈利潤2408.03萬元。
建星建造一個季度的凈利潤,干出了建藝集團9個月的成績。
在回復給深交所的回復函中,建藝集團也毫不含糊地表示,收購建星建造,將為其業績增長,起到決定性作用。
走出泥潭?
時間倒回到2021年8月份。
連年的虧損,加上進入2021年下半年,房地產行業暴雷聲不斷傳出,讓建藝集團資金一度瀕臨斷裂。
彼時的實控人劉海云壓力山大。借增發股票之際,趁勢引入正方集團,拿下建藝集團13.52%股份,成為第二大股東。
隨后9月,正方集團又從劉海云手中定向買入1498.76萬股。兩筆交易過后,正方集團持股比例達到22.91%。
2021年11月,劉海云稱年事已高,不宜再繼續當董事長和實控人,主導建藝集團的后續發展。于是放棄表決權,順推正方集團成為建藝集團的控股股東,借其國資身份來扭轉乾坤。三方于12月正式簽署協議。
但這引來了深交所對其放棄表決權合理性的質疑。
為了更加名正言順,2022年1月5日,正方集團再通過協議轉讓方式,受讓劉海云所持7.04%股權,將總股本增至29.95%,已逼近30%的要約收購紅線。劉海云的持股比例則進一步降至21.13%。
身份順利染紅后的建藝集團,此后一路開掛。
4月27日至5月12日,在A股一片哀鴻中,建藝集團千片綠葉幾片紅,一路逆襲,連拉9個漲停,成為僅有的幾只妖股。股價從4月27日的11.83元一路漲至最高27.8元,漲幅達到120.47%。
此時,股東也開始了套現。5月6日晚,建藝集團公發布公告稱,第七大股東閻永平將在5月12日至11月11日以集中競價、大宗交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60.8萬股。
再往后,開始了對建星建造的收購。在建藝集團看來,這筆收購是其做大做強的關鍵所在。
建藝集團主營業務所屬行業為建筑裝飾業,主要為公共建筑及住宅提供室內建筑裝飾的施工和設計服務。
而建星建造擁有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、工程設計建筑行業(建筑工程)甲級、工程設計建筑行業(人防工程)甲級、建筑機電安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等資質,其中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,屬于我國建筑企業資質標準的最高等級,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。
因此,建藝集團收購建星建造,長期看,有利于延伸和完善其在建筑行業產業鏈的布局,加強自身綜合競爭力;短期則可迅速粉飾其財務數據。
截至6月末,建藝集團9家主要子公司中,7家均為負資產和虧損狀態,1家處于虧損。只有1家子公司凈資產和凈利潤同時為正。
不僅如此,建藝集團還深陷各種烏龍事件中。9月28日,其海南分公司負責人王子森,起訴建藝集團及海南分公司。其在訴訟理由中稱,建藝集團方面拖欠工程款及利息等,合計金額超8500萬元。
從引入國資到創始人劉海云退居幕后,一年時間過去了,建藝集團卻冰火兩重天?,F在的管理層,寄希望于收購建星建造,能助其走出泥潭。
但這能如其所愿嗎?
分享到微信
萬達商管IPO秘事:騰訊、蘇寧、融創和京東套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