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財經 王哲
距離新力控股股票停牌,過去了一年零27天。
去年9月20日,中秋節前一天,在新力控股債權人的微信群中,老板張園林撂下一句安慰的話后,便毫無征兆從微信中退群了。
當天,新力控股股票暴跌87%,收盤后停牌至今。
此后,張園林迅速于10天內,將新力控股的法人從涂菁變更為張良劍;緊接著,11月10日,張園林卸任旗下另一個重要公司新力科技法人,同樣由張良劍接替。
往后,張園林似乎“遁形”了,他連做做表面工作的努力都沒有,而是任由新力控股以一種自由落體的姿態,任意墜落。
終于,388天后的2022年10月13日,張園林終于以另一種形式“現身”——新力科技最終受益人,從張園林變更為張良劍、黃蔡英,實際控制人也從張園林變更為張良劍。
新力科技是張園林旗下,除了新力控股外最重要的公司,擁有教育、健康、商業等非上市業務。
變更前,由張園林、吳承萍分別持股99%、1%;變更后,由南昌首駿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、南昌永琴陌實業有限公司各持股50%。
現在看來,這仿佛就是一種刻意安排。
去年,張園林在本該團圓的日子選擇“不團圓”,他的心中或許從那一刻起,早就想好了破鏡不再重圓。
自由墜落的新力
在停牌的392天里,新力控股幾乎是靜默的。這從其過去一年多來的官方表態及其業績表現,就能佐證。
停牌至今,新力控股共發布了45條公告,幾乎都是作為上市公司,不得不發的例行公事:每月的銷售數據、復牌季度資料更新、月度證券變更表。
最重要的一條是8月29日的一則公告,一只私募債券,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請了對新力控股的清盤呈請。
新力控股當然強烈反對,但也僅限于反對。
而張園林本人,從去年退群的那一刻起,除了以他的名字,簽發一些上市公司需披露的文件外,仿佛人間蒸發一般,再也沒有一絲消息。
這種看似刻意的逃避,幾乎讓外界忽略了新力控股的存在,連評級機構許久以來,都不再給予其任何評價。
可即便如此,也能從新力控股千篇一律的信息披露中,多少窺出一點現狀。
最近的是9月19日,由張園林署名簽發的復牌公告中,新力控股再次就無法發布2021年財報及2022年中報給出解釋——因集團財務報告人員短缺,導致財務部門無法有效運轉。
作為曾經千億軍團中的一員,新力控股是真的潦倒至招不到合適的財務人員,還是刻意不想招呢?
這是一個謎。
銷售方面,10月11日,新力控股披露了9月份未經審核營運數據。9月合同銷售2.46億元,同比下滑88.82%。
得益于去年9月事件的影響,新力控股這個數據,已是今年最好看的同比數據。但拉大到前9個月,新力控股的表現,則無比扎眼。
1-9月,新力控股合同銷售金額27.16億元,同比上年同期792.4億元,下滑96.57%;合同銷售面積27.2萬平方米,同比上年同期522.97萬平方米,減少94.8%。
這樣的業績表現,放眼整個房地產市場,再無其他。
拒不履行的官司和債務
可以說,在選擇躺平的路上,沒有任何一家暴雷房企,做得像新力地產一樣徹底。
但不管張園林出于何種理由選擇刻意逃避,萬事終究要有一個結果。
企查查顯示,截至目前,新力控股累計的司法案件共計394件,其中90.36%的案件為被告身份;因票據追索權糾紛116起、金融借款合同糾紛16起、同行拆借糾紛27起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24起。
其中2022年至今,已經累計司法案件287起,占到了過去5年累計司法訴訟的72.84%。而2021年全年,其總共的司法案件共55起。
換句話說,在今年已經過去的290天,新力控股平均每天新增司法訴訟0.989條。而進入4季度,隨著之前的各種訴訟排期進入開庭階段,將會有更多的新力控股被訴案發布。
此外,新力控股截至目前成被執行人28次,被執行總標的39.84億元,歷史被執行人14次,執行標的12.23億元;失信被執行人7次,失信總金額3.17億元;公司主體和法人張良劍,被限制高消費13次。
值得注意的是,從2021年停牌至今,新力控股被告的終本案件有4起,執行總標的1.75億元,與上述失信金額一起,新力控股全部未履行。
也就是說,在已經終審的4起敗訴案件,以及被執行的7起案件,合計4.92億元中,新力控股一分錢都沒有執行。
公開的債務方面,由于至今都沒有公布2021年財報及2022年中期報告,張園林和新力控股至今處理了多少,外界不得而知。
最新數據還停留在2021年的中期報表中。
截至2021年6月30日,新力控股的總借款為295.69億元,其中1-2年到期的債務合計達到234億元,2022年中到期的債務134億。
此后,自股票停牌以來,新力控股公開的債務為,去年底公開境內債務逾期63.94億元。以及其截至目前,其主動公開違約的3筆美元債,共計7億美元。
迷一樣的張園林
如今,面對難以捋清的債務,以及大量的司法訴訟,張園林和新力控股的應對之策,似乎只有一招——沉默,拒不履行。
今年46歲的張園林學歷不高,只有中專文憑。25歲那年,他在胞兄張國印的江西五建,開始了職業生涯,直至2010年創立新力控股前身新力置地。
此后,憑借3年只深耕南昌帝泊灣項目,新力控股在江西創出一片天地,并擴展至外域市場。
2016年,新力控股走出江西,開始全部擴張。此后順風順水,直至2019年登錄港交所,成為江西省唯一一家民營港股上市的地產公司。
在發展模式上,新力控股堪稱小碧桂園,完全依靠快周轉、重杠桿的的思路。其灣系產品要求拿地5–6個月開盤,12個月現金流回正;園系產品拿地7–8個月即開盤,15個月現金流回正。
這讓其資產負債率,常年來一直高于同行許多。2018年至2020年,分別為93.48%、84.52%、80.27%。
在新力控股極速擴張的那幾年,幾乎看不到張園林公開的身影。唯一的大場面,是2018年與其他26位房企老板,一起為周忻的易居IPO赴港站臺。
外界一直認為,張園林的崛起,背后離不開他大哥張國印和三弟張國金前期的鼎力支持。而新力控股上市后,張園林則反過來再反哺大哥與三弟。
公開報道,早在2001年張國印就將改制后的江西五建,納入麾下成為實控人;而張國金則擁有著江西路港97.7%的股份。江西五建和江西路港,是新力控股長期的供應商和總包商。
但不幸的是,2021年4月,張國印分兩次退出江西五建,其所持有的公司80.3571%股份由新增股東張良紅接盤;張國金也于去年年底,退出了廣西路港的股東序列。
同一年,兄弟三人同時擱淺。
張園林用了10年時間,把新力控股從不知名的江西區域開發商,做到了年銷售千億的一線房企規模。
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在與債權人正常溝通時,張園林為何如此任性,選擇退群,并且往后不再直面任何問題。
這種行為,實在與一個千億規模大型房企老板的身份,相差甚遠。他為什么選擇這樣?
這同樣是個迷。
但無論如何,隨著張園林的離譜行為,現在,外界已有足夠的理由發問,新力控股不是第一個暴雷的房企,但它會是第一個倒下的暴雷房企嗎?
分享到微信
綠城內卷與蒙塵,張亞東埋單宋衛平棋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