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端頂部LOGO

碧桂園發力代建,騰越建筑越不過官司門

房財經 ·

2022/10/12 19:55

閱讀:

評論: 0

@房財經 王哲

楊國強和他的碧桂園,正進入了水逆期。

最新數據顯示,碧桂園從銷量上依然保持著行業龍頭位置——1-9月份銷售額3542.9億元,排名第一。

但與這個虛胖指標對應的是,碧桂園無論從下滑速度,還是利潤等其他數據來看,都在被其他一線同行遠遠甩在身后。

對老板楊國強而言,他當然清楚當下碧桂園的困境。作為一哥,碧桂園也在謀求逆境中的轉型。

明顯的信號是,8月份碧桂園中期業績會上,其總裁莫斌的表態:“公司與很多地方政府達成了一致,以代管代建代銷模式,積極承接政府的保交樓任務。”

發力代建生意,碧桂園是有一定優勢的——它有行業獨家的建筑機器人,以及BIM技術和新型裝配式建筑的科技智慧建造。

而這一切的載體,便是受楊國強家族所控制的騰越系企業。

但現在,以廣東騰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(下稱騰越建筑)為代表的騰越系,卻陷入了麻煩不斷的官司門中。

3

10月10日,一天時間,騰越建筑新增6條被執行人信息,總執行標的達到3028.45萬元。

其中執行金額最高的兩條,均來自貴州省——畢節市大方縣法院執行742.112萬元、貴陽市花溪區法院執行712.14萬元。

其他4條分別為,河北省石家莊元氏縣法院執行301.16萬元,河北省滄州市泊頭市法院執行55萬元,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法院執行675.2萬元,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法院執行542.84萬元。

此外,10月8日,騰越建筑一天兩次成被執行人,共涉及130.43萬元。分別為浙江省嘉興市平湖市法院執行39.44萬元,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法院執行90.98萬元。

從十一長假結束至今,騰躍建筑不到一周時間,8次成為被執行人,執行總標的達到3158.88萬元;而2022年截至目前,其成為被執行人已達16次,被執行金額共5308.95萬元。

房財經通過企查查統計,截至目前,騰越建筑共涉及司法案件1631條,其中82.22%為被告身份,17.54%的案由為買賣合同糾紛。

其中2022年至今,騰越建筑涉及的司法案件達270條,這正好追平了其2021年全年270條的記錄,幾乎達到了平均每天出現一條司法訴訟。

此外,2022年截至目前,騰躍建筑還涉及合同違約160次,行政處罰182次,環保處罰17次,欠稅公告1次,勞動仲裁13次。

騰越建筑成立于1997年,法人楊寶堅,注冊資金52億元,為廣東耀康投資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,后者為香英屬維爾京群島伊東發展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。

穿透股權,為碧桂園旗下全資間接子公司,楊國強女兒楊惠妍持有碧桂園61.25%股份,為最終實控人。

首次半年虧損

大河沒水小河干。

作為碧桂園旗下最重要的施工企業,騰越建筑多年來的主要業務,依賴于碧桂園下面的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工程施工,比例為90%左右。

但當碧桂園的日子開始難過起來,騰躍建筑第一時間“現出原形”。2022年上半年,其迎來生命史上的第一次半年報虧損。

1-6月,騰越建筑營業總收入181.69億元,同比下降23.65%;利潤虧損6.09億元,同比下降224.34%。

對于虧損的原因,騰越建筑歸咎于疫情。上半年復工項目產值少,固定支出有所增加,原材料人工費成本呈上升趨勢等因素影響,其收入占比高的建筑施工板塊,毛利率同比下降3.75個百分點,降至3.35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上半年,騰越建筑經營活動現金、投資活動現金及籌資活動現金全部呈凈流出狀態。其中經營性現金流凈流出17.03億元。

此外,騰躍建筑應收類款項和已履約未結算工程項目占比較高,建筑施工業務回款時間存在一定不確定性。

截至2022年中,其應收賬款高達228.17億元,較2021年末增長34%,主要為應收關聯方賬款;其合同資產全部為存貨中已履約但尚未結算的合同,規模為362.41億元。

與經營業績虧損對照的是,騰越建筑的債臺卻越筑越高。

截至2022年6月30日,騰越建筑總資產732.78億元,總負債539.02億元,資產負債率為73.56%;而2021年,其總資產673.16億元,負債473.34億元,資產負債率為70.32%。

其中流動負債有442.49億元,主要由應付票據、應付賬款、其他應付款和合同負債構成;非流動性負債96.54億元,主要以長期有息負債為主,帶息債務比為18%。

“甲方”騰越

正因為有了碧桂園的托底,騰越建筑多年來一直過著旱澇保收的日子。

截至2022年3月末,其前十大在建房建項目均為住宅項目,且來源于碧桂園控股。其中容桂鳳凰灣項目的合同造價高達46.69億元,將于2025年2月竣工。

在碧桂園內部,正因強勢身份的加持,相比于碧桂園各地的子公司,騰越建筑原本是乙方,但干起活兒來比甲方更像甲方。

碧桂園開發項目的人員,面對騰越建筑往往苦不堪言,卻又無可奈何。

之所以如此,或許與楊國強人生的經歷,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。

17歲之前沒穿過鞋子的楊國強,人生的第一桶金來自于包工頭所掙。再往后,他開始涉足房地產開發,碧桂園由此誕生了。

1986年,楊國強、楊貳珠、區學銘、蘇汝波和張耀垣5人在北滘建筑工程公司工作。1993年,楊國強和楊貳珠等拍檔出資3395萬元,收購北滘建筑工程公司。

騰越建筑便是在此基礎上,一步步發展起來的。

2006年4月24日之前,楊國強胞妹楊美容持股持有廣東騰越52%股權,區結萍、蘇炎明、張熾標、楊麗芬分別持股12%;兩日后,這些股東全部退出,楊惠妍、楊貳珠、區學銘、蘇汝波和張耀垣進入,其中楊惠妍持股70%。

2006年底,他們把股份全部轉讓給即將登陸港交所的碧桂園。

可以說,對做包工頭起家的楊國強而言,騰越建筑是其一手打造而成,在其心中占據著無可比擬的作用。

正是由于這種比肩血緣的關系,讓騰越建筑在碧桂園系統內,做事往往“有持無恐”。

而后遺癥是,碧桂園雖貴為房企示范生,但其所建的房屋品質,有目共睹。

一白遮千丑。在行情好的時候,背靠碧桂園的大樹,騰越建筑可以源源不斷地創造利潤,其背后的問題也會被掩蓋;但當行業下行時,一切的一切,終究成了問題。

截至目前,騰越建筑存續債券6只,存續規模75.62億元,均將于1-3年內到期。2023年,騰越建筑回售期或到期的債券為55.62億元,將面臨較大的集中償付壓力。

可怕的是,騰越建筑的存續債券,均由碧桂園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的連帶責任保證擔保。


溫馨提示:本文著作權,歸房財經所有;轉載、摘錄請注明出處。更多精彩文章,請在百度上搜索“房財經”。聯系方式23012058@qq.com
關鍵字: 碧桂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