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財經 程姍
再過10天,萬物云(2602.HK)就要登陸港交所了。除了郁亮,最關注它的人,非龍湖老板吳亞軍莫屬。
就遞交招股書而言,龍湖智慧服務比萬物云早了近三個月,而且還過期了一次。
讓萬物云先試水,吳亞軍有足夠的耐心,因為沒有金融資本機構催促她。
但郁亮不一樣。
萬物云背后,站著一堆資本。遞交招股書之前,投資人包括博裕投資、58同城、陽光城、北海航錦、琳珠集團和華能貴誠信托。投資人的錢,不是那么好拿的。
即便市況再不好,萬物云掛牌上市,不得不發。
所以,吳亞軍可以等,先看看萬物云的大戲,再定奪龍湖智慧服務的下一步。
沒想到,萬物云這次定價頗高,市盈率高達30倍左右。不過,它僅僅拿出了10%來招股,可能創下物管股IPO的最低紀錄,實在是擔心認購不足。
招股10%創最低紀錄
9月19日上午,萬物云公布了全球招股情況,股票將于9月22日定價、9月29日上午九時于港交所開始交易。
此次萬物云H股擬全球發售的股份為1.17億股,相當于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后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0%;倘若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,則為1.34億股H股股份,相當于緊隨全球發售完成,及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后,已發行股份總數約11.33%。
緊隨全球發售完成后,萬科直接及間接將持有萬物云全部已發行股本約56.6%。
發行售價方面,預期全球發售中每股發售價介乎于47.1港元-52.7港元之間。由此計算,萬物云全球發售募集資金約54.9億港元至61.5億港元。
基于上述根據全球發售將予提呈發售的萬物云H股股份數目,及預期發售價范圍,倘全球發售進行,萬物云的市值將介乎約549.72億港元至615.08億港元。
此次萬物云選擇公開配售比例定為10%,是低配售比例。一般而言,企業上市全球配售比例為15%-25%。
今年年初上市的金茂服務,招股比例為11.3%。
較低的配售比例,是一種穩妥的做法,也是市場冷清的一種表現。
30倍估值背后的資本家
這次上市,萬物云的估值并不低。
根據募集資金測算,萬物云的市值折合人民幣487.87億元至545.88元。若以萬物云2021年度17億元的凈利潤計算,其市盈率或約為28倍至32倍之間。
這一估值水平,僅次于特發服務34.11倍、華潤萬象生活33.48倍、招商積余31.12倍。
在瘋狂的2020年前后,有的物管上市公司市盈率高達上百倍。一年來,受房地產行業下行,整個物管板塊泡沫破滅,大部分回落在10倍左右。
從這個角度看,萬物的估值已經算頂尖水平了。與萬物云規模相仿的碧桂園服務,目前TTM市盈率僅為9.2倍。
2021年,萬物云營收237億元,凈利潤17億元;碧桂園服務營收288.4億元,凈利潤43.5億元。
這種高估值的動力,或許是來自豪華基石投資者站臺,有7位投資者為萬物云帶來2.72億美元的資金。
它們是,中國城通旗下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、中國誠通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投資認購5億元、2000萬美元,UBSAMSingapore認購6000萬美元,高瓴旗下HHLR基金及YHG投資認購3900萬美元,CEPHEI認購3900萬美元,淡馬錫認購2500萬美元,AthosAsia認購2500萬美元。
萬物云的科技概念待考
萬物云高管曾直言不諱地表示,并不希望市場將萬物云看作一家傳統物管企業,而是依托于智能化和數字化的技術,為社區、城市綜合體等城市空間提供全方面物業服務。
公開資料顯示,萬物云主要涉及三大業務板塊:社區空間居住消費服務,對應萬科物業和房屋租售品牌“樸鄰”;商企和城市空間綜合服務,對應商企寫字樓物業服務品牌“萬物梁行”;以及為提升服務能力和效率的AIoT和 BPaaS解決方案服務。
截至2021年末,萬物云總收入237.05億元,凈利潤約17.14億元。其中,社區空間營收131.61億元,收入占比55.5%;商企和城市收入86.93億元,占比36.7%;而AIoT及BPaaS收入18.5億元,占比7.8%。
由于“云”的業績占比太低,萬物云的“云”概念廣被質疑。
近幾年,物管企業善于給自己貼標簽,智慧、綠色、科技陸續登上牌桌。例如,奧園健康上市前的“健康”,只是個概念,線下美容店還在裝修之中,這成了行業的笑談。
萬物云雖然名字里帶上了“云”,但是其業務并沒有涉及“云計算”的IaaS層和PaaS工具層,更多的只是視覺監控的軟件系統,科技底色較為不足。
未來,萬物云的“云”到底有多少含金量,股市是塊試金石。
分享到微信
證監會19問夢百合,倪張根答了187頁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