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房財經 鄭玉華
花甲本命年的孫宏斌,還能否迎來人生的第三次大反轉?
在決定撤銷融創中國(1918.HK)北京總部,回到發家之地天津后,不到一個月時間,孫宏斌接連迎來重大的利好。
9月5日,融創中國回歸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股票名單,離它股票恢復復牌,僅僅過去了4個月時間;而兩天前的9月3日,北京的壓艙石項目融創壹號院開盤,當天認購金額達到了56.2億元,現場認購169套,每套均價達到了3325萬元。
這自然得到了近日連續重磅政策的刺激,但自遭遇了從出險到重整旗鼓再上路,項目的熱銷加資本的青睞,無疑給了孫宏斌和融創中國極大鼓舞。
一切仿佛冥冥中的注定。
在人生前兩次跌入谷底的時候,孫宏斌都是選擇回到津門蟄伏,從頭開始再次奇跡般地崛起。
而第三次,他似乎也迎來了曙光乍現的時刻。
9月6日午盤,融創中國的股價較前個交易日飆升60.13%,來到2.53港元/股,當前最新的總市值137.86億港元。
而就在一周之前,它還外列仙股陣營,8月收官的股價定格在0.94港元/股。進入9月,融創中國股價較8月底暴漲1.7倍。也一舉超過了4月13日復牌后,第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2.04港元/股。
僅僅3個交易日,孫宏斌和融創中國便一改頹勢,上演“大圣歸來”的好戲。而實現如此完美的逆轉,皆因老孫趕上了第一波政策的東風。
融創壹號院作為融創中國旗下優質的豪宅項目,于8月份拿到預售證。項目位于東四環朝陽公園板塊,主力戶型為252平米四居,總價3000萬元起。
盡管位置優越,但在8月此輪政策還未出臺的背景下,其開盤能否達到融創的期待值,甚至不出現滯銷現象,還是外界對它的擔憂。
然而,人算不如天算。
9月1日,繼廣州、深圳后,北京和上海宣布實施“認房不認貸”。四個一線城市全部落實政策,引發了整個房地產行業集體的躁動。
當天,北京便有多個開發項目,宣布即日起漲價或取消此前全部優惠。各個項目售樓處和二手房中介,開始了久違的加班模式。房市似乎又回到了曾經那個沸騰的泡沫時代。
而選擇9月3日周日開盤的融創壹號院,無疑撞上了政策的雪中送炭。一期開盤推出350套房源,開盤當日便去化近一半,這個結果,大大超出了融創自身和外界的預期。
認購56.2億元,對當下的孫宏斌意味著什么?融創中國8月份全國的合同銷售金額41.9億元,融創壹號院一個項目一天的銷售,是整個公司8月份銷售額的1.26倍。
可以說,融創壹號院的熱銷,不僅在融創中國重生的路上燃起了篝火;對整個低靡許久的行業,也帶來了信心上的刺激。
好事成雙。
就在融創中國歡欣雀躍之時,上交所發出通知,時隔13個月后,融創中國重新回歸港股通標名單。
在此輪新加入的22只股票中,融創中國是唯一入選的房地產股票,符合了恒生綜合指數成分股的納入條件——過去1一年的月末平均市值不低于50億港元。
2022年7月,彼時還在停牌中的融創中國,被剔除港股通標名單。重回港股通,意味著融創中國今后的股票交易活躍度將得到提升,增強資金的流動性的同時,也將提升其在港股的融資能力。
有分析人士認為,融創中國此次重回港股通,除了對自身利好外,也將對行業起到示范效益。隨著更多出險的內資房企重組境外債,在銷售回暖的前提下,此前被剔除港股通的內房企,也將逐步回歸。
從去年4月1日停牌,到今年3月份拿出債務重組方案,再到股票復牌,再到項目熱銷、重回港股通……
在暴雷房企重生的路上,融創中國一路走在了前頭,為其他同行打了樣。但在重生的路上,孫宏斌依舊難掩輕松。
前8個月,融創中國合同銷售金額614.5億元,較上年同期1346億元,下降了54.35%;合同銷售面積456.8萬平方米,同比減少了55.26%。
上半年的營業收入584.73億元,同比增長20.45%;凈虧損170.66億元,同比收窄16.14%;歸母凈虧損153.67億元,同比收窄18.09%。
凈資產672.32億元,較年初減少22.19%。其中股東權益429.29億元,占比63.85%。
兩組數據對比,融創中國上半年的歸母凈虧損占凈虧損的比例為90.04%,這于股東權益占比相差了26.19個百分點。這意味著,其上半年依舊在為少數股東“打工”,“明股實債”的問題依舊沒有全部排除。
但無論如何,與出險期間的財報相比,核數師給融創中國今年的半年報給出了“無保留意見”。在獨立第三方會計機構眼里,一個“真實”的融創中國,正在漸漸展現在公眾的眼前。
而接下來,擺在孫宏斌眼前最緊迫的事情是,如何讓融創中國的銷售,逐漸回歸。
分享到微信
少數股東持續“吸血”,中交地產尷尬的墊底記錄